2011年1月26日 星期三

Tibet~白居寺介紹

白居寺位於江孜縣城東北隅,拉薩南約230千米處,距日喀則東約100多公里,海拔3900米。 


白居寺有兩大特色:




特色之一是一寺容三派,和平共處,相安無事。它原來屬於薩迦教派,後來噶當派和格魯派的勢力相繼進入,各派一度互相排斥,分庭抗禮。最後,還是互諒互讓。
於是,白居寺便相容薩迦、噶當、格魯3個教派,因而寺內供奉及建築風格也兼收並蓄、博採眾長。



特色之二是菩提塔,又名“十萬佛塔”,它是白居寺的標誌。白居寺就是因為這座佛塔才格外富有魅力。
這可不是普通的佛塔!是由近百間佛堂依次重疊建起的塔,人稱“塔中有塔”。
塔內佛堂、佛龕以及壁畫上的佛像總計有十萬個,因而得名十萬佛塔。
它的正名菩提塔人們倒不大提起。十萬佛塔後山上蜿蜒的城牆,與長城很相近。



白居寺修建之時具有很好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

十四、十五世紀,西藏地方的經濟、文化、宗教、科技和藝術發展極盛。
1408年宗喀巴舉辦拉薩祈悉大法會以後,藏傳佛教寺院的興建更是達到高潮。
甘丹寺(1408)、哲蚌寺(1416)、白居寺(1418)、沙拉寺(1419)、昌都強巴林寺(1444)、紮什倫布寺(1447)等重要寺廟相繼興建。

江孜法王饒丹貢桑帕文韜武略,政治開明,尤其注重宗教文化事業的發展。
他於1403年迎請當時名聲極盛的宗喀巴大師的弟子克珠傑前往江孜,任江孜佛教總管,並主持白居寺的修建。




1418年,幾經籌措的白居寺開工興建,大殿及主要配殿等歷時八年而成。
後來,江孜法王與克珠傑不和,克珠傑離開江孜。但大規模的寺廟營建及佛經典籍編纂印製工作並未停止。
1427年,“十萬佛塔”開工興建,曆十年而成。由於白居寺是在西藏各教派分庭抗禮,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建立的,因此它能聚薩迦.格魯、噶當等各派和平共存於一寺,每個教派在此寺內都擁有五六個“紮倉”。
發展階段,格魯派還未能一統天下。所以白居寺從興建之時就形成了格魯、薩迦和夏魯幾派共存一寺的局面。
這種格局以及因此而來的各派嚴謹治學的寺風此後一直保持,使白居寺在林林總總的藏傳佛教寺院中獨樹一幟,聲名遠播。
另外,寺存大量精美壁畫及雕刻造像等,也是白居寺吸引大批遊人的原因。據說這批壁畫特別是壇城畫,是後藏著名高僧布頓大師的手繪。

交通:白居寺位於江孜縣城中,步行前往即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