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31日 星期一

Tibet西藏~~薩迦寺


西藏~~薩迦寺
薩迦寺,
是位於西藏薩迦縣奔波山上的一所藏傳佛教廟宇,
為薩迦派主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認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薩迦寺由當地貴族昆·貢卻傑布始建於1073年,
因寺址土色灰白而得名,
以象徵文殊菩薩的紅色、
象徵觀音菩薩的白色和象徵金剛手菩薩的青色裝飾寺牆。

昆·貢卻傑布以該寺為基地,創建薩迦派,自任法主。

2011年1月30日 星期日

羊卓雍措湖


羊卓雍措湖

羊卓雍措藏語意為“碧玉湖”,
位於西藏山南地區浪卡子縣和貢嘎縣之間,
湖水面積638平方公里,海拔4441米,湖岸線長250公里。

羊湖湖汊極多,形似珊瑚枝,
湖水明藍映天,景色豐富秀美,

集雪山、冰川、島嶼、牧場、農莊和溫泉等景色為一體。

2011年1月29日 星期六

尼泊爾~~杜利克爾山

尼泊爾~~杜利克爾山


登山活動是尼泊爾旅遊的精髓,
藉由跋山涉水、翻山越嶺能夠領略尼泊爾遠離物質文明的大自然之美,
是親近尼泊爾旖旎風光最佳的方式!

尼泊爾的杜利克爾山城景緻極美,
走在山區間,看著民宅、梯田、老建築與夕陽,感覺美不勝收。
天氣好可以看見喜瑪拉雅山。

杜力克爾老街-一個尼瓦爾人的城鎮,

提供日出和日落的懾人心魄視野。

2011年1月28日 星期五

尼泊爾~~購物的天堂


尼泊爾血拼教戰守則
在尼泊爾血拼是一大樂事,尤其是精於討價還價的行家們,那可真是來對了地方。曾有人說:「There is no price in Nepal」,所以想在尼泊爾聰明購物,一定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攻無不克,手到摛來!

守則一:順應民族習性
尼泊爾是一個種族大融爐,不同的種族有不同的民族習性。例如尼泊爾商人憨厚老實;印度商人精明幹練;西藏女商家死纏爛打;喀什米爾商人得長期抗戰。總之多察言觀色不吃虧。

⋯⋯守則二:絕不輕易出價
所謂「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除非你有十足的信心,絕對不要隨便出口還價,否則他出一百,你還二十,心想不要就算了,沒想到一拍即合,回頭一問,還是買貴了,你說氣不氣人?

守則三:以物易物,小心賠了夫人又折兵!
在尼泊爾有些地方還有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但一些精明的商家利用這個方法強迫你消費,務必小心。

守則四:不懂又貴的商品不買
常有人問在尼泊爾如何買到真的天珠?所謂「真的」天珠一顆動輒自數萬到數十萬元不等,而「假的」二百元可買一串,問題是你是否有能力分辨真偽?若單純只為裝飾漂亮,最好選便宜的免得上當。

守則五:不要事後比價
事前比價是聰明人做的聰明事,但事後比價就有點愚蠢了。東西買都買了,只要喜歡就值得,何苦再比價跟自己過不去呢。

2011年1月27日 星期四

婆羅門教

 

婆羅門教

婆羅門教的神祇三大主神
一、創造神梵天(Brahma),佛教稱為大梵天王,他創造了世界萬物,他的坐騎為孔雀,妻子是辯才天女,由於在宗教觀點上他已經完成了創世的任務因此不廣為印度教教徒崇敬,全國4000多座印度教寺廟只有一座是供奉他的。梵天信仰在印度雖未發揮,但在泰國影響力相當大,俗稱「四面佛」。
二、保護神毗濕奴(Vishnu),佛教稱為遍入天,有眾多化身,其中最著名的是黑天神克里希納。他的坐騎為大鵬金翅鳥,妻子是吉祥天女,印度教徒有一派專門供奉他,全國有1000多座廟宇。
三、破壞、再生和舞蹈神濕婆(Śiva),佛教稱為大自在天,妻子為雪山神女,他在印度的影響最大,全國有3000多座廟宇供奉他或他的妻子,專門崇拜他妻子的為性力派。

其他神祇
*因陀羅(Indra)佛教古籍翻譯為「帝釋天」,意思為「最勝、最優秀、最優越、征服」,本是雅利安人共同尊奉的神明,對他的信仰隨雅麗安人進入印度,曾一度是諸神的領袖、雷電神和戰神,空界的主宰。他的妻子在《梨俱吠陀》稱為散脂,對她的信仰在後吠陀時期逐漸地弱化。對於因陀羅是否是一個曾經真實存在的人物,學術界尚有爭議。

*烏莎女神(Usas),黎明女神,是太陽神的妻子,每天為夫開啟日昇的道路。
*伐樓那(Varuna)意譯為「遍攝天」,司法神,時間秩序的製造者和維護者,曾經是婆羅門教最重要的大神之一,同因陀羅一樣是雅利安人從遠古就崇拜的古神,所以地位崇高,但後來地位日漸降低,最後成為了水神。
*利普神群,作為抽像名詞為「聰明、才能、技巧、技能」的意思,作為普通名詞則是「藝術家、工藝匠、鐵匠、車匠」的意思,是神話中三個半人半神的共名,他們分別是利普、伐者、毗婆梵,傳說三人生活在太陽城中,是神的工匠。
*蘇利耶(Surya),太陽神。
*伐由(Vayu)風神,也名伐陀(vata)。
*蘇摩(Some/Soma)本是一種可釀酒的植物,因被認為是神,尤其是因陀羅的最愛,所以地位日漸提高,成為了一種樹神。
*阿耆尼(Agni),火神,由於祭祀必須通過火才能成為神的食品,所以火神同時也具有神的信使的性質。吠陀神話也記述了他與閻摩有很深的關係,正是通過他——火葬——靈魂

2011年1月26日 星期三

Tibet~白居寺介紹

白居寺位於江孜縣城東北隅,拉薩南約230千米處,距日喀則東約100多公里,海拔3900米。 


白居寺有兩大特色:




特色之一是一寺容三派,和平共處,相安無事。它原來屬於薩迦教派,後來噶當派和格魯派的勢力相繼進入,各派一度互相排斥,分庭抗禮。最後,還是互諒互讓。
於是,白居寺便相容薩迦、噶當、格魯3個教派,因而寺內供奉及建築風格也兼收並蓄、博採眾長。



特色之二是菩提塔,又名“十萬佛塔”,它是白居寺的標誌。白居寺就是因為這座佛塔才格外富有魅力。
這可不是普通的佛塔!是由近百間佛堂依次重疊建起的塔,人稱“塔中有塔”。
塔內佛堂、佛龕以及壁畫上的佛像總計有十萬個,因而得名十萬佛塔。
它的正名菩提塔人們倒不大提起。十萬佛塔後山上蜿蜒的城牆,與長城很相近。



白居寺修建之時具有很好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

十四、十五世紀,西藏地方的經濟、文化、宗教、科技和藝術發展極盛。
1408年宗喀巴舉辦拉薩祈悉大法會以後,藏傳佛教寺院的興建更是達到高潮。
甘丹寺(1408)、哲蚌寺(1416)、白居寺(1418)、沙拉寺(1419)、昌都強巴林寺(1444)、紮什倫布寺(1447)等重要寺廟相繼興建。

江孜法王饒丹貢桑帕文韜武略,政治開明,尤其注重宗教文化事業的發展。
他於1403年迎請當時名聲極盛的宗喀巴大師的弟子克珠傑前往江孜,任江孜佛教總管,並主持白居寺的修建。




1418年,幾經籌措的白居寺開工興建,大殿及主要配殿等歷時八年而成。
後來,江孜法王與克珠傑不和,克珠傑離開江孜。但大規模的寺廟營建及佛經典籍編纂印製工作並未停止。
1427年,“十萬佛塔”開工興建,曆十年而成。由於白居寺是在西藏各教派分庭抗禮,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建立的,因此它能聚薩迦.格魯、噶當等各派和平共存於一寺,每個教派在此寺內都擁有五六個“紮倉”。
發展階段,格魯派還未能一統天下。所以白居寺從興建之時就形成了格魯、薩迦和夏魯幾派共存一寺的局面。
這種格局以及因此而來的各派嚴謹治學的寺風此後一直保持,使白居寺在林林總總的藏傳佛教寺院中獨樹一幟,聲名遠播。
另外,寺存大量精美壁畫及雕刻造像等,也是白居寺吸引大批遊人的原因。據說這批壁畫特別是壇城畫,是後藏著名高僧布頓大師的手繪。

交通:白居寺位於江孜縣城中,步行前往即可。

2011年1月25日 星期二

班廓德慶,漢語名為:白居寺(西藏~Tibet)

 
班廓德慶,漢語名為白居寺,
 
是位於西藏江孜縣縣城西部的一所藏傳佛教寺廟。

該寺始建於1427年,原為薩迦派寺廟,
後多種教派均進駐該寺,
現格魯派、噶當派等教派與薩迦派共存於寺中。

該寺的標誌是大殿中的強巴佛佛像,
以及32米高的八角形九層高塔「貝考曲登」(十萬佛塔)。

在十萬佛塔的每層都有若干小室,每個小室中有大量的壁畫和雕塑佛像。
佛像相傳有10萬之多,故得名「十萬佛塔」。
現在,每天仍有新的佛像誕生。

十萬佛塔中的佛像不但數量巨大,而且多教派佛像共存,年代不一。
十萬佛塔後山上蜿蜒的城牆,與長城很相近。

2011年1月24日 星期一

磕長頭

磕長頭:
是在藏傳佛教盛行的地區,教徒們一種虔誠的拜佛儀式。
於行進中磕長頭,信徒們遵循這樣的程序:
首先要以立正姿勢,口中念念有詞,
多為誦六字真言,讀作“啊嘛呢叭咪哞”,
是印度佛教密宗的“真寶言”(似漢地佛教徒們常誦的“南無阿彌陀佛”。
 
一邊念六字真言,一邊双手合十,高舉雙手過頭,
然後行一步;双手繼續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双手合十移至胸前,
邁第三步時,双手自胸前移開,與地面平行前身,
掌心朝下俯地,膝蓋先着地,隨後全身俯地,額頭輕叩地面。
再站起,重新開始。
 
在此過程中,口與手並用,六字真言誦念之聲連續不斷。
還有一種為原地磕長頭。
 
如果您要参與的話,步驟可不要有差錯。 

2011年1月23日 星期日

活女神廟 (Kumari Bahal)

活女神廟 (Kumari Bahal)

位於加德滿都杜巴兒廣場Durbar Square上




女神一向給人的印象都是高高在上,並沒有一個實際的形體,
人們所拜祀的都只是根據想像而製造出來的一些畫像、雕像。

但在尼泊爾就有一位活女神,
傳說是女神Kumari以聖女的形式出現人間,保佑尼泊爾皇室長治久安。
在尼泊爾的三個古都內都有活女神殿,
當中就以加德滿都的活女神廟 (Kumari Bahal) 最具規模,遊人無不希望一睹活女神的真面目。





活女神的傳說關於活女神的傳說有很多,
當中最多人相信的有兩個 :
相傳在二百多年前,尼泊爾國王有任何決策上的問題均會偷偷地去詢問女神的意見,
但過程中絕不能被第三者看到。
可是有一次竟被國王的女兒看到了,女神一怒之下就返回天上,
這皇朝最後走上了亡國的道路。
於是下一任的國王就懇求女神重現人間,女神最終答允以其他形態返回人間,
這就形成在人間尋找活女神的傳統。

而另一則是說有一位國王在與女神塔蕾珠 (Taleju) 玩牌與骰子時,
竟然對女神起了歪念,女神大怒之下返回天上,不再庇護尼泊爾。
國王苦苦的哀求下,女神回心轉意,答應以神聖不可侵犯的處女化身重返人間。




一絲不苟的挑選過程活女神的挑選是十分嚴格的,
這群候選的女童年齡約4、5歲,全都是釋迦族 (Sakya) 的女兒,
身體必須完美無瑕,沒有流過血,而且符合32種特徵才可。
挑選的最後一環是把女童關在廟中的大殿內,四周黑壓壓的,
放滿血淋淋的水牛頭、駭人的骷髏頭,並由一些戴上恐怖面具的人扮演惡魔,
而那位從頭到尾都面無懼色的女孩,便是女神的化身。
在占星家確認這女孩的星座與國王的吻合後,女孩便認定為真命女神,定居於女神廟內。





養尊處優的生活女神不可接觸陽光、不得流血、雙腳不能接觸地面,
在位間的女神養尊處優,被小心翼翼地保護,
走出走入都由人抱著或是坐轎,每年可以走出神殿的時間就是各宗教節日,
人們亦只有這個時候才可一睹女神的樣貌。

若你在女神殿想一窺女神的面目,可試試朝著女神居住的窗口叫她,
但女神會否從窗口露面,就要看你與她的緣份了。
若有幸看見女神,切記不可對著女神拍照! 因為這是褻瀆神明的表現。
來到神殿除了希望看到女神外,神殿的建築亦十分值得仔細欣賞,
例如大門口的彩色石獅、門檻、窗框上的精緻雕刻,以及最著名的孔雀窗。

孔雀窗約有兩、三層高,雖已雕刻了二百多年,但至今仍可清楚看到一根根的孔雀羽毛與旁邊複雜的雕花,大家記得要抬頭看看啊!

無伴終老活女神的任期直至第一次初經為止,
之後便可得到一筆豐厚的財物,回到原本居住的村子裡。
可是大部份的卸任活女神都無伴終老,因為許多男子都認為女神在位期間過慣了優裕富足的生活,故此都不敢迎娶她們。
可憐女神在風光過後,下半生竟落得如斯下場。

2011年1月20日 星期四

莎林蔻(Sarangkot)

莎林蔻(Sarangkot)
位於波卡拉的西北方,標高1,592公尺,
是一條可當天來回的熱門登山路線。
若你不想挑戰自己的體力和耐力,又沒有多餘的假期可停留,
可是又不甘願放棄親近高山的機會,不妨考慮到此走一遭。

往莎林蔻的途中路況良好,
體力好的人可由波卡拉湖邊小路健行而上,約三、四小時可到山頂。
也可先搭車到市區北方的Binde Basini Temple,下車後沿著柏油路往山上走,
一個多小時也可到達。
這兩條路線可交換運用,不用來回重複。
更懶的人可以直接叫計程車到階梯底端下車,再爬二十分鐘階梯就到了。
這條路線除了尼泊爾特有的梯田景觀外,隨著山路迴轉,
巍峨山景乍現眼前的喜悅,就等著你親自去體會;
還有路途中經過的民家和偶遇的當地居民,他們淳樸的笑容和親切的問候,都是健行的意外收穫。

天氣晴朗時從莎林蔻可看到雄偉的安娜普娜山脈和翠綠色的湖泊-費娃湖,
更可俯視波卡拉全貌。
山頂有一座鐵塔和瞭望台可供觀景:
當你站在那兒望著對面覆雪的高山,沿途一切的辛苦早已拋諸腦後。
隨著遊客與日俱增,莎林蔻由昔日的安寧小村莊,變成了今日旅店及商家密佈的小山城。
沿著山坡階梯拾級而上,一間間木造屋舍都在做觀光客的生意,
所以到此不愁找不到吃飯落腳的地方。
 
若時間許可不妨在此找間木屋過一晚,這裡的日出可是美得讓你無法形容的。

西藏村(Tashilling Tibetan Village)

 
西藏村(Tashilling Tibetan Village):
在魔鬼瀑布的對面,
人會在此出售他們從西藏帶回來的貨品。
 
所謂西藏村(西藏難民營),
是一個擁有數十戶藏胞的聚落,
尼泊爾與西藏相鄰,自古以來就常有交流,
達賴喇嘛14世流亡到印度後,許多追隨達賴喇嘛的西藏人也亡命到印度及尼泊爾,
在波卡拉於是有了他們的難民營。
西藏村內有學校、寺廟、住家、紀念品店…等,
藏人會在此出售他們手工編織品,是他們主要的經濟來源之一。

2011年1月19日 星期三

献哈達



献哈達
献哈達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種禮節。
婚喪嫁娶、民俗節慶、拜會尊長、拜佛,迎送賓客等等場合,通常都要献哈達。
 
哈達是一種生絲制品,長短不一,献哈達是對人表示纯潔、誠心、忠誠的意思。
自古以來,藏族認為白色象征纯潔、吉利,所以哈達一般是白色的。
注意事項:献“哈達”的動作因人而異,
一般來說,要用双手捧哈達,高舉與肩平,然後再平伸向前,彎腰給對方,這時,哈達正與頭頂平,這表示對對方尊敬和最大的祝福——吉祥如意。
對方以恭敬的姿態用双手平接。
對尊者、長輩献哈達時要双手舉過頭,身體略向前傾,將哈達捧到座前或足下;
對平輩或下屬,才可以系在他們的頸上(記得對尊者是不可系在他們的頸上的喔)。

2011年1月18日 星期二

西藏的宗教與民風

西藏因宗教與民風的關係,

所以有許多風俗習慣是與我們完全不相同的,
如果您無法了解與注意的話,將是很失禮與冒失的,
說不定會惹來殺身之禍,所以在您前往西藏之前,
請記得這些禁忌,相信會是您得體的西藏旅遊。




1、不可隨意進入天葬台參觀,任意闖入天葬台,將會惹來殺身之禍。
2、藏族人絕對禁吃驢,馬肉和狗肉,有些地區也不吃魚肉。
3、吃飯時要食不滿口,咬不出聲,喝湯也不要有響聲。
4、喝酥油茶時,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時,才能接過來喝。
5、禁忌在别人後背吐唾沫,拍手掌。
6、行路遇到寺院,瑪尼堆,佛塔等宗教設施,必須從左往右繞行。 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7、經筒,轉經輪不得逆轉。
8、忌諱别人用手觸摸頭頂(因為我門看到小孩時,都習慣會摸小孩的額頭,可要記得喔)。
9、不可摸出家人的頭、肩膀,與出家人拍照時不要搭肩勾背。
10、女子不可觸摸出家人的身體。

2011年1月17日 星期一

西藏(TIBET).拉薩~~氣候資訊

在中國的地名中翻譯成英文裡,
"西藏"是全中國唯一不是以中文地名音譯成英文地名的地方,
英文稱為<TIBET> !

每個想要到西藏的人,
首選到達地一定會是拉薩,
拉薩被稱為是日光城
也是藏民心中的聖城

關於拉薩的氣候:
拉薩被稱為“日光城”,是全中國太陽輻射最強的地方,
 
同時也是冰雹最多的地方。
 
全年氣溫變化小,但日夜溫差極大。
 
90%的雨量集中於6到9月份的雨季,但各地降雨特性差異大,
例如阿裏雨量極少,拉薩及日喀則多為夜雨。

拉薩的最高氣溫28℃,最低氣溫零下14℃。冬春乾燥,多大風。
相對而言,
3-10月份氣候溫暖而濕潤,是西藏最好的旅遊季節,
通常每年的五一是旅行高峰的開始。
因拉薩的氣候使得這幾個月除了溫度的小幅改變之外,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
 
因此旅行的線路也沒有因季節的改變而受到多大的影響。
 
大家大可以放心遊玩。

2011年1月16日 星期日

大衛斯瀑布(David Fall)

 
        David Fall,大衛斯瀑布,
       又被稱作是魔鬼瀑布,
 
     距離尼泊爾王國的博卡拉大約4公里。
 
    從佩瓦湖湖濱區向市郊方向走不久,便能看到。
    這條瀑布的奇妙之處在于它的下方是一個地下溶洞,
   陡然消失不見後,又從數公里外的地底下鑽出來,
形成一條地上河流。溶洞內常年冒著團團熱氣,
用手可以感覺到明顯的熱度,水汽會在空中變換出七彩顏色。
 
         大衛斯瀑布是1961年被發現的,
原來是山上溶雪侵蝕岩壁後流成的一條小溪,
可能因土質濕軟的原因而讓溪水一點一滴的挖成了大洞,
溪水便從這裏陡降數十公尺,形成瀑布,
從此流入地下成為伏流,
名字由來則是因為一對瑞士來的大衛斯夫妻在這裏沐浴,
 
被突如其來的溪水沖走,生死不明,
世人因此發現了這個瀑布,並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2011年1月15日 星期六

瓦拉喜金廟 Varahi Temple


瓦拉喜金廟 Varahi Temple
位於費娃湖中間的小島,
古樹環繞是一間二層式,
座擁有精雕木工結構的印度廟;
也是座婚姻與愛情之廟,
是波卡拉最重要的紀念建築,供奉湖中女神巴拉喜。

巴拉喜就是愛情女神的名字,
尼泊爾的女孩會帶著甜食、鮮花等到此祈求女神賜與良緣,
此廟就如同我們月老廟。

當地漁人或遊客都會來此上香祭拜。

費娃湖


費娃湖(Phewa Lake)
是波卡拉最具代表性的景觀,前往波卡拉旅遊,主要都是為了觀賞費娃湖。

         天氣晴朗時,泛舟于費娃湖上,不但可以看到近處的綠色山林,也可以看到遠方的魚尾峰、倒映于清澈的湖水中。

           費娃湖是大自然對波卡拉的恩賜,由於費娃湖的美,使得這裡成為遊客趨之若鶩的觀光景點,為波卡拉帶來許多經濟效益與繁榮。

        費娃湖之美,是充滿變化的。清晨的費娃湖,湖面上飄浮著層層嵐霧,使得遠山近水都出現矇矓的剪影,遠遠看去、就好像一幅潑墨山水畫,充滿神秘美感。

        黃昏的費娃湖,只見小船輕輕地劃過水面,在湖心留下一道道金色的光影;這時候,周圍的峰巒也逐漸被染紅、與湖水交相對映,充滿絢爛之美。

⋯⋯費娃湖的中央小島上,有一座巴拉喜廟(Barahi Temple),建有兩層式屋頂,裡面供奉雪克提女神化身。在這座印度教寺廟前面,每天都可看到許多尼泊爾人搭船前來膜拜。

        此外,費娃湖東岸、靠近巴伊達區(Baidam),有一座小型濕婆神廟(Shiva Temple),附近還有一處搭乘小船的渡船口。站在這裡,可以清楚地看到費娃湖的湖光水影。

2011年1月13日 星期四

西藏(Tibet,藏文:བོད)


西藏

      古稱吐蕃,位於青藏高原之上、喜馬拉雅山以北,是藏族以及門巴族、珞巴族的原住地,現今亦有部份漢族居民。西藏是地球地勢最高的地區,平均海拔有4900米,因此有「世界屋脊」之稱。

       中華人民共和國所說的「西藏」指的是西藏自治區,而傳統的西藏範圍包括目前受印度控制但中國聲稱擁有主權的藏南(即現印度管轄的阿魯納恰爾邦),基本相當於明、清中後期和民國時期由拉薩地方政府所管轄的整個區域。

       西藏流亡政府定義的「西藏」,又稱「大西藏地區」,則包含當今西藏自治區、青海大部以及小部份的甘肅、四川、雲南,其總體面積相當於現西藏自治區之兩倍,大致相當於唐代以來藏族的傳統聚居區。廣義的藏語文區域和藏民族區域還包含不丹、錫金與拉達克。西藏流亡政府聲稱,1950年前達賴喇嘛管理衛藏、康區、安多三個西藏傳統省。西藏流亡政府和

        自由西藏聲明這種説法被多數西方組織接受。

       西藏自治區的定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具有法律效力,其他對西藏的定義是歷史形成的。

西藏國徽


西藏國徽
        是西藏流亡政府的一個象徵。它包含了西藏國旗的幾個元素,在藝術化上有輕微不同,包含了許多佛教的象徵符號。其上的主要形象是喜馬拉雅山上閃耀的太陽和月亮,象徵西藏的國土——雪域高原。山坡兩旁站着一對雪山獅,共同托起八輪輻法輪,象徵八正道。

        法輪正中三色迴旋寶石象徵遵循十善法和十六人法為核心之正教中的取捨善惡之法。橫幅中文字是bod gzhung dga' ldan pho brang phyogs las rnam rgyal,意為「西藏政府,甘丹宮,無往不勝」。它是西藏流亡政府的官方國徽,是西藏獨立運動的象徵,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被禁用。

      根據西藏文獻圖書館出版的<<西藏國旗>>記載,西藏國旗的解釋為:
  • 中心之雪山象徵雪域西藏;
  • 空中六道紅色的光芒象徵西藏民族原始的色、穆、冬、黨、哲、扎六大氏族;
  • 紅色光芒與藍色天空象徵紅黑兩大護法護持政教事業;
  • 雪山頂上升起的太陽之光芒四射象徵雪域西藏之全部眾生享受自由、信仰、富裕、幸福與公平公正。
  • 雪山上的兩隻雪獅象徵政教結合之事業戰勝一切;
  • 高舉之具三色的寶焰象徵西藏人民永遠敬信和頂禮佛法僧三寶;
  • 雪獅手中所持具兩色的如意寶象徵遵循十善法和十六人法為核心之政教中的取捨善惡之法;
  • 黃色邊框象徵佛法長駐人世至止普渡眾生事業的完成

尼泊爾~~購物的天堂

尼泊爾血拼教戰守則

在尼泊爾血拼是一大樂事,尤其是精於討價還價的行家們,那可真是來對了地方。曾有人說:「There is no price in Nepal」,所以想在尼泊爾聰明購物,一定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攻無不克,手到摛來!

守則一:順應民族習性尼泊爾是一個種族大融爐,不同的種族有不同的民族習性。例如尼泊爾商人憨厚老實;印度商人精明幹練;西藏女商家死纏爛打;喀什米爾商人得長期抗戰。總之多察言觀色不吃虧。


守則二:絕不輕易出價所謂「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除非你有十足的信心,絕對不要隨便出口還價,否則他出一百,你還二十,心想不要就算了,沒想到一拍即合,回頭一問,還是買貴了,你說氣不氣人?

守則三:以物易物,小心賠了夫人又折兵!在尼泊爾有些地方還有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但一些精明的商家利用這個方法強迫你消費,務必小心。

守則四:不懂又貴的商品不買常有人問在尼泊爾如何買到真的天珠?所謂「真的」天珠一顆動輒自數萬到數十萬元不等,而「假的」二百元可買一串,問題是你是否有能力分辨真偽?若單純只為裝飾漂亮,最好選便宜的免得上當。

守則五:不要事後比價事前比價是聰明人做的聰明事,但事後比價就有點愚蠢了。東西買都買了,只要喜歡就值得,何苦再比價跟自己過不去呢。

2011年1月12日 星期三

羊卓雍措湖

        羊卓雍措藏語意為“碧玉湖”,
位於西藏山南地區浪卡子縣和貢嘎縣之間,
湖水面積638平方公里,海拔4441米,湖岸線長250公里。
 
       羊湖湖汊極多,形似珊瑚枝,湖水明藍映天,
景色豐富秀美,集雪山、冰川、島嶼、牧場、農
和溫泉等景色為一體。

免費送~~

即日起參加"陽光假期旅遊"粉絲團活動

每人即可免費獲贈風景明信片參加活動滿800人,

將在活動結束後將再抽出三十名幸運粉絲贈送國外帶回來的精美好禮唷!!

請點以下圖片連結免費送


2011年1月11日 星期二

新發現~~

這個天氣最適合的,珍珠冰~~
想到就很........................................讚啦!